Hakka Village and Catholicism:
Heritage and Lifestyles in Yim Tin Tsai

景點

澄波學校


昔日的澄波學校為鹽田仔作育英材,隨著村民遷離而空置。現今的澄波學校已闢作鹽田仔文化資源展覽室,展出村民以往日常生活的用品,以及陳列鹽田仔歷史故事。

 

墳場

村民稱「墳場」為「聖地」。在新的「聖地」那裡,有很多十字架,和一些「屋仔」,前面有一塊草地,在那些樹堆那處,原本是球場。昔日炎夏,那裡就成為了村民康樂的地方,青年們在此踢足球,毫不害怕。另外,較早期的村民葬於滘西洲,每年村民相約一起前往拜祭。

陳志明副主教祖屋

陳志明描述:「我們家屬第三十六號。在祖屋裡面,一進去有一個天井,天井的另外一面是爐 灶,煮食的地方,好像「大鑊 飯」那樣。而另一面是洗手間或是柴房,再入去就是廳和住人的地方,是一個很典型的傳統式客家式的村莊的模樣。」

聖若瑟小堂


早在1860年代意大利傳教士己在鹽田梓傳教。新的聖若瑟堂建於1890年,為鹽田梓村的地標。教堂的建築設計簡單,一如西貢地區其他的小堂一樣,小堂前端為聖所,長型的小堂兩邊放置了兩排木製跪座。至今仍保存著梵二前禮儀與中國農村小聖堂融合的一些特色。

堤壩


1953年,村民合力建造連結鹽田仔與滘西洲的堤壩,又名玉帶橋。當年村民親手砌成可行人畜的堤壩,保障村民的安全。後於2000年經政府維修,演變為現今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