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村落與天主教會
鹽田梓個案研究

話當年

鹽田仔的生活平靜,村民提及數件村內大事和趣聞逸事。
其中一位村民提及聖若瑟堂的由來,「太平天國時,叫甚麼呢?那時的紅頭賊,就去鹽田仔打劫,那時很多賊人,女人就要躲起來,用鑊底的焦來塗黑面……那都是那個老婆婆告訴我的,我們都叫她八婆的。後來村民信天主教,賊人來打仗,不敢在前面上,便在後面上,一踏腳就被蠔刺傷腳,說甚麼是不好的兆頭,就走了。以後來到也不打劫。另外,賊人一上岸就會望到的那座很高的山,我們稱之為火燒嶺,有一個老公公拿著手仗趕他們走,那就是聖若瑟,所以,鹽田仔就建聖若瑟堂。村民那麼虔誠就是如此原因。」

日本侵佔香港時期,鹽田仔也難以倖免。年已八旬的她繼續說:「在日本人來襲的年代,我們很少耕田,只好開墾那些山嶺來種蕃薯,勉強維持生計。」她接著說:「那時的生活真的很淒慘呢﹗我要擔東西出九龍賣,那些山路非常不好走的呀﹗苦就真的受得夠多了。那時日本人由西貢那邊吊來霹靂炮,非常近鹽田仔,我就最膽小的了,但也沒有辦法,只好走到墳場躲起來。」幸而,日軍沒有大肆炸毀房屋。但一有風聲,日軍還是會來搜查遊擊隊。此外,日軍偶然登上鹽田仔,搶去糧食,村民也只好默默承受。

有一次,更有一群佯作日軍的鄰村村民洗劫鹽田仔,使村民損失慘重。她說:「那些賊人來打劫,但也沒辦法攻入來,因為鹽田仔是孤島,而我們亦有槍炮自衛。你猜他們(賊人)如何作怪?他們扯起日本旗,我們便不敢反抗了。但是,他們其實是本地人,只是隔鄰的村 民。那次真的是洗劫呢,我們就逃走了,有多遠就走多遠。」

和平後,村民致力改善鹽田仔的生活環境。1953年,連接鹽田仔與滘西洲的堤壩建成。以往村民養牛需要草料,而滘西洲草多,故村民多於水退時前往割草斬柴。但始終一海相隔,村民冒險來回兩地,更釀成意外。故此村長帶領村民籌集資金,同心合力建造堤壩。陳達提及過程艱辛,不論男女均自行擔沙石和泥,每人輪流做幾天,直到峻工。

早年鹽田仔沒有自來水供應,村民時常前往水井挑水回家,於天旱之時更有水荒之危。幸得嘉道理捐贈水泥、水管給鹽田仔,村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於1961年,興建由泥灣引水到鹽田仔的水管,村內才可使用自來水。當時黃玉英女士也有份幫忙建造:「那時搬紅毛泥(三合土)很辛苦的,要自己駕艇仔去嘉道理拿紅毛泥回鹽田仔。一包紅毛泥也百多磅,還要擔著它走很遠路,又不敢把它放下來,很凄涼。那些水管又重,要兩個人抬一條,還要走很斜的山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