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絡我們
天主教研究中心
地 址:香港沙田 香港中文大學 梁銶琚樓二樓 220 室
電 話: (852) 3943 4277
傳 真: (852) 3942 0995
電 郵: catholic@cuhk.edu.hk
Slide image: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首頁 > 研究項目 > 太古樓與薄扶林區歷史發展 > 細說太古樓
太古樓是納匝肋印書館的員工宿舍,也是一條教友村。1885年巴黎外方傳教會的納匝肋修院由澳門遷到香港薄扶林道(現在的薄扶林花園),同年開辦納匝肋印書館,為中國及東南亞地區的教會印刷書籍及教會規定的各種記錄簿。由於薄扶林區較偏離市中心,印刷館需要就近的宿舍,傳教會便向太古洋行購置土地,為員工興建小房屋,取名「太古樓」。住在那裡的員工和家人都是天主教徒,成為日後露德聖母堂區的基礎。
| 太古樓宿舍、聖堂及學校 |
納匝肋印書館外貌 | 太古樓一角 |
1875年,巴黎外方傳教會(MEP-Missions Étrangères de Paris)在薄扶林興建一所照顧老弱會士的療養院 — 伯大尼修院。修院內的小堂是按東京法國式總堂模式所建成的。1883年,傳教會一位在中國四川省服務的年青法籍傳教士嘉若瑟(Joseph Gaztelu 1852-1910)突然病倒,院長決定把他送到香港的伯大尼修院休養。他就是日後露德聖母堂的首位主任司鐸。1974年修院出售,成為今日香港演藝學院轄下的電影電視學院校舍。 | 今日的伯大尼 |
納匝肋印書館 |
1884年,巴黎外方傳教會納匝肋修院的一群傳教士計劃以翻譯、出版及印刷宗教刊物為遠東傳教區服務。1885年,修院團體遷到香港的薄扶林區,並於4月26日開辦納匝肋印書館。印書館位於伯大尼修院對面的另一山丘 上。1891年,納匝肋印書館遷到列治文小丘(Richmond Heights)。由於出版業務發展迅速,不久新址又不敷應用。1895年,傳教會購入位於薄扶林道144號的德格拉斯堡(Douglas Castle)。會士進行加建新翼工程,包括宿舍、飯廳、圖書館及聖堂。修院在1896年5月正式啟用。今天為香港大學校舍的一部份 — 大學堂宿舍。 |
露德聖母堂初期的堂區司鐸都來自巴黎外方傳教會,當中最受教友尊敬和懷念的牧者要算是明之剛神父(Fr. Rene Chevalier 1909-1981),他從1952起在堂區服務了十九年,帶領羊群渡過許多艱辛的日子。他亦關注社會服務,先後成立聖母軍、聖雲先會和聖若瑟會,組織救濟運 | 太古樓教友村─露德聖母堂的前身 明之剛神父 |
地 址:香港沙田 香港中文大學 梁銶琚樓二樓 220 室
電 話: (852) 3943 4277
傳 真: (852) 3942 0995
電 郵: catholic@cuhk.edu.hk
Slide image: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私隱政策 |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