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絡我們
天主教研究中心
地 址:香港沙田 香港中文大學 梁銶琚樓二樓 220 室
電 話: (852) 3943 4277
傳 真: (852) 3942 0995
電 郵: catholic@cuhk.edu.hk
Slide image: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顯理中學 4A 李敏賢
人類相信活著就會受時間和空間所規限,只要生物到達生命的終點,就會消除。原因之一是人類沒辦法用現有的知識去解釋死亡之後的事,所以生物在死亡之後,就已經成了「死物」,不再受時間和空間所約束。
和合石墳場的出現是因為人類對已經斷絕了聯繫的對象的思念而產生,希望透過自己的時間和空間約束從而與死者維持著這份連繫,儘管已經不可能再有實際性的交流,但是那份曾經經歷過的記憶卻會深深烙印在腦海中,這屬於時間的痕跡。通過媒介,一種形式,對已經過身的人的懷念就能藉著種種而釋現,並在精神上維持著這份關係。
本來這份聯繫方式充份體現在土葬這種儀式上,卻隨著時間的流動,人類社會的不停變遷已開始改為以火葬或金塔的方式懷念離世者。
從選擇這三種安放儀式上,由於當中該三種儀式各有其象徵意義,且涉及到個人不同的觀念、態度等影響因素,所以有人可能會認為火葬,離世者化成骨灰,似乎就完完全全不會再被時間和空間所限制,等同於那份僅存的聯繫也會被粉碎。因為在人類的政策上,帶骨灰龕過境不需要經過繁複的程序,有視為「物件」的意思存在,而將遺體帶走則剛好相反。
而時間會為生物帶來痕跡,正如樹木會出現年輪,表示著它們的年齡;人類也同樣,擁有記憶,也有身體因年齡增長而產生的變化。和合石墳場這個建築,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隔閡,給予後人與先人一個精神上交流的空間,也維持著兩者間的關係。
顯理中學 1D 陳穎儀
在這次前往和合石墳場的考察後,我有很深的體會,無論是在公墓,西安墓園,浩園或是景仰園,我都能深深地感受到後人對先人的懷念之情,儘管親人已經撒手人寰,但是他們仍然風雨不改地帶著親人生前最愛的食物到先人的墓前,細心地替先人擦拭墓碑,除去墓旁的雜草,雖然親人已經離開了,但是他們仍然每年來拜祭已逝的親人,他們的臉上仍閃過一陣哀傷,雖然我仍沒有到墓前拜祭先人的經驗,但是我也能深深地體會到他們的哀傷之情。
在眾多的墓園中,令我最難忘的是浩園,為什麼我會選浩園來介紹呢?因為那裡雖然「住」著捨己救人的醫護人員,警務人員和消防員,他們的精神實在值得我們學習,雖然他們捨己救人的事跡已漸漸被時間沖淡了,但是我仍然十分敬佩他們,他們為了救人而犧牲自己,這種精神實在是難能可貴。
經過這次的考察,我能夠更深入地了解香港的安葬文化,並且可以摒除一切對這方面的忌諱,並增進我的知識,這次的考察實在是令我獲益良多呢!
顯理中學 4A 謝莉娜
「世事雲煙華纖塵將息」,這是在和合石內的對聯的其中一聯,在我看來,那正是人生的真諦──塵世的喜怒哀樂,聚散離合,琳琳中種,不過過眼雲煙,最終都如煙消散。
什麼是生存,什麼是活著?根據夏其龍博士所述,活著是佔有空間,擁有時間的。一個人若死去,他的時間線便中斷,無法繼續延伸;他的身體亦慢慢腐朽,終有一天完全泯滅無蹤。但是人死並不像樹,枯萎乾癟會被清理,無人過問。人的「生命是佔有痕跡的」,這些痕跡,除了是物理層面上,更是心靈上──父母,子女,朋友,與亡者有過關係的人,都將會以記憶的方式保留亡者的痕跡。於是,為了保留與逝去之人的接觸、聯繫,人會把死者安葬,使其以另一種方式「活著」──佔有時間,空間──安置好其屍骨,在特定的日子祭拜。
現代人較偏向火葬。為什麼人們較偏向火化呢?夏其龍博士指出,這是因為火化符合現代人的「快餐文化」──火化只需要把化後骨灰整理好便一勞永逸;但是土葬,需於遺體下葬後6年再收拾遺骸。火化省力省時,但卻是去了安葬的真諦。古代的中國人以屍骨不全為最大的詛咒。五馬分屍的酷刑,除使犯人極度痛苦外,最為狠毒的就是讓犯人屍骨不整。但是,火化後的屍骨還算完整嗎?那只是一堆分不清軀幹頭首的慘白灰燼。
從碑墳裝潢可以大概推斷亡者的家境富貧。但不論孰富孰貧,墓碑背後都會有或大或小的「后土」石牌。這是一個依靠,無論貧者富者都尋求之物。不少人會在墓碑刻上子孫的名字,透過子孫的血脈傳承,賦予亡者時間。
該次活動後賦予我對安葬文化更深的了解與感悟。在年輕一代看來,祭拜也許是一種迷信,但卻未能懂得其背後的意義。那是為了與那不再存在於世之人保持聯繫,一種哀傷的淒美,一份淒美的懷緬與挽留。
地 址:香港沙田 香港中文大學 梁銶琚樓二樓 220 室
電 話: (852) 3943 4277
傳 真: (852) 3942 0995
電 郵: catholic@cuhk.edu.hk
Slide image: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私隱政策 |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