墳場研究

天主教墳場研究計劃
(2006年1月至2010年8月)

  

概覽

  
墳場是人死後肉身最終的歸宿;在這個地方,人們透過建築、藝術雕塑和宗教儀式,塑造出一個生與死接觸的空間。墳場的研究讓我們深入瞭解在不同時代和文化背景下生活的群體,是如何面對生死問題的。

  
香港天主教墳場研究是本中心在2006至2010年間最主要的歷史研究計劃,從中發掘天主教在香港社會發展中的故事,探討在生死問題上中西宗教文化的交流與衝突。

  
研究計劃在衛奕信勳爵文物信託、聯合書院利希慎基金和香港中文大學直接資助(CUHK Direct Grant)的贊助下,展開多個範疇的研究、活動及出版,既嘗試發展跨學科的研究路向,亦致力促進公眾對墳場研究的認識。在此計劃下推行的研究及教育項目包括:

  1. 「墳場研究」講座系列:三個系列、共十七場的「墳場研究」講座舉辦於2007年3月至10月間,由不同學科學者從各自的專業探討關於墳場及生死間不同的課題;講座系列的部分講稿結集成《墳場研究——講座論文集》。
      
  2. 「墳場研究」學術會議:舉行於2008年4月26日的學術會議,進一步以跨學科的觀點共同探討:一)墳場在社會中存在的意義、扮演的角色和功能;二)宗教信仰和社會文化等因素對墳場在歷史發展中的影響。
      
  3. 天主教墳場研究:本中心聚焦於跑馬地聖彌額爾墳場的歷史與規劃,同時搜集各墳墓的資料作分類研究,並整理成資料庫;相關內容編寫成《米高與惡龍——十九世紀天主教墳場與香港》。
      
  4. 「和而不同」墳場考察及教材發展:為引起學界與社會人士對墳場研究的關注,本中心於2007年舉辦過多次實地考察活動,考察跑馬地聖彌額爾墳場的歷史與規劃、觀察中國天主教信徒在拜祭先人的節日中在墳場的行為、探討天主教的死亡觀與墳場塑像的象徵意義,以及認識天主教墳場的管理。
      
    考察活動除了令不少學者對墳場研究產生一定興趣外,本中心亦藉此培訓一批中大學生及聖瑪加利大堂教友擔任介紹員,同時配合新高中倫理與宗教課程的選修部分二「宗教體驗」編寫成教案,以豐富宗教教育的內容與經驗。
      
  5. 和合石墳場研究:研究工作以實地調查配合文獻資料,透過和合石墳場探討墳場發展的經濟因素、生死觀與經濟觀的再思,以及歷史的意識。
      
    本中心亦配合新高中歷史科選修部分的「本地文化承傳研習」,在2009至2010年間安排到校講座及實地考察。除以學生為對象之外,中心亦為公眾人士舉辦過三次「踏足和合石」考察導賞活動。研究過程中所搜集的資料及考察的經驗,經整理後編印成《認識和合石》小冊子及《踏足和合石》考察導賞員手冊。

是項墳場研究工作在社會上產生不少迴響,《公教報》、《蘋果日報》、《星島地區報》及《明報》等相繼報導。